一,下西洋是什么意思?
永乐三年,朱棣令郑和派遣船队下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东南亚和印度洋,那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去了哪里呢?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郑和率领船队驶往古里等国,在巨港遭到海盗袭击,最终在郑和的带领下击垮了海盗,于永乐五年结束航行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六年,郑和再次下西洋,巡游了爪哇、古里、暹罗、柯枝(Cochin)等国。各国国王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
第三次下西洋
在永乐七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当时锡兰山国境内,信奉佛教的僧伽罗人与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人相对立,这期间谋求扩大伊斯兰势力的地方领主抬头。伊斯兰势力领主亚烈苦奈儿拒绝向明朝朝贡,并设计谋害船队士兵,郑和俘获了亚烈苦奈儿。永乐九年自锡兰山国归朝献上俘虏,蒙帝恩,王归本国。
第四次下西洋
宣德六年,郑和再次下西洋,船队集结到浏河港之后来到了福建省长乐的太平港,等待季风从西南风转东北风。其间对天妃宫进行扩建、改修,献钟、鼓等作为供品。碑文最后刻着“用著神之德于石,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以贻永久焉”
明朝,一个叫郑和的太监,奉皇帝命令,带着商船队伍,出海去西方洋人的国家进行贸易活动,并传播我国威名.促进了中国和外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的交流,历史意义非常大.
在民间的话在20世纪初一般还将中国沿海分别称为北洋、东洋和南洋(官方在民国前一般也这样称呼),其中南洋就是南中国海(即现在的南海);因为印度洋基本在南海西面,所以当时称印度洋为西洋,史书中的郑和下西洋说的就是到印度洋沿岸。后来又知道了印度洋更西面的亚特兰蒂斯,所以称之为大西洋。
郑和下西洋一般指郑和下西洋(明朝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下西洋是什么意思?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