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侯将相到黎民百姓,古人真的相信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吗?皇帝自己是否相信?

一,从王侯将相到黎民百姓,古人真的相信"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吗?皇帝自己是否相信?

国人从来都是实用主义,天命不过是个工具。

天命这玩意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

一旦谁坐稳了位置,坐稳了位置的人就编出一套说词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吗,这就是所谓的谶言。

什么代汉者当涂高,什么斩白蛇定天下,什么杨花落,李花荣,什么点检作天子,就都出来了。

大部分老百姓这个时候都是相信这个家伙就是天命啊。

当权者自己时间长了也信,但这也不过是个自我催眠。

一到关键时候,大家就不信了。

所以咱们又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有“天子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

而且就算有天命,一个个都号称自己是天命。

例如王莽的时候流传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刘歆就自己改名叫刘秀了。

到了两晋那会流传“老君当治,李弘应出”,翻开历史书看看,那会的造反的人都号称自己叫李弘。

隋朝末年流传姓李的坐天下,李密就认为是自己。

其实当时不光有姓李的坐天下,还有姓刘的坐天下的说法。

“白杨树下一池水,决之则流(刘),不决则沥(李)”

刘黑闼就信这个,所以窦建德失败后,他就敢造反,据说李渊身边的刘文静也信这个,后来被杀了。

所谓天命在国人心里,就是一个拿出来骗人的东西。

骗来骗去,一片谎言大潮中,根据幸存者偏差,姓李的当了皇帝,大家就信,原来天命真的很准,完全忘了别的。因为这个时候,社会安定了,大家不信也得信,否则要杀头的啊。

等到这个朝代不行了,老百姓铤而走险的时候,就开始编新的天命。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新的天命就又出来了。

我觉得吧,国人只拣自己有用的信。该信的时候就信,不该信的时候就不信。

例如贪官拜佛,又送钱,有修庙的,这时候可虔诚了,出门该干坏事干坏事,该贪污贪污,因为在拜的时候,他觉得这是对自己有利的,干坏事的时候,因为他觉得坏事是有利的。

你说他信不信佛呢?

古人肯定不信的!陈胜起义时不就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来还发展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的俗语。你自己想想看,古人信吗?各种改朝换代怎么来的?废立天子篡权夺位怎么那么多?

皇帝信吗?稍有才智的皇帝肯定也不信的,尽管他们极力要粉饰自己,像刘邦“斩白蛇”等等各种异相的说辞,无非就是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另外加强皇权,把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的好!而一些蠢皇帝信,最终倒霉的就是他自己而已!

皇帝的自我营销,古人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不信。这也是控制百姓的一种方式!不编点故事,证明自己异于常人,谁不都可以当皇帝了!

“真龙天子”这个形容词,在古代的时候,是用来形容皇帝的,意思是说皇帝是天的儿子而且是真龙的化身。只这四个字便给了古代皇帝一道神性的光环,而也由此来作为皇帝与其他人的区别。“君权神授”意思是说君王的权力是由上天赐予,人民要服从君王的管治,不能逆天而行。而在古代的时候,古人是否真的相信“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呢?皇帝本人是否也相信呢?

其实,不论是“真龙天子”还是“君权神授”,都是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的理论,就如古代皇帝采用这两个理论,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皇权独尊。其中,关于“君权神授”这样的理论,在我国,最早记载于《尚书·召诰》,记载说:“有夏服(受)天命。”在我国古代周朝时,便有称武王是“受命于天”,并自称周天子。在西汉时,汉武帝也是由于大一统的政治需要,采用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

虽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怎么能让百姓去相信呢。

这就需要时间,最初时,百姓对于这种理论可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代代都有这种说法,那怀疑就会变成相信。毕竟“真龙天子”和“天赋人权”这种理论对任意的皇帝来说,都是有利的,所以皇帝不会否决这种理论,还会去宣扬。而百姓一代代都经受这种理论的传播,他们也会去相信,就如现在的我们大多都是认为一加一是等于二一样。

这种理论本身就是统治阶级利用劳动人民对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来加强自己统治的工具,而对于皇帝而言,他自己相不相信这种理论就不重要了,只要能够有利于他的统治就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从王侯将相到黎民百姓,古人真的相信真龙天子和君权神授吗?皇帝自己是否相信?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