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乾隆高龄退位后,仍大权在握,嘉庆帝为何没有与其反目成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对于普通儿子来说,绝大多数人西方父亲长命百岁。
但对于皇太子来说,父亲寿命太长未必是什么好事。
拿康熙的废太子曾经抱怨的话来说:我这个太子当了几十年,我心中的苦谁能理解?
道理也是这样。
皇太子其实并不好当,只要一天没有上位,就存在被弟弟们挤下去的可能。
而皇宫的斗争往往是你死我活,一旦将来自己被弟弟取代,说明性命都难保。
而嘉庆帝比废太子还要悲催。
嘉庆1760年出生,到1799年才实际掌权,此时已经40岁。
这个实际掌权是不是父亲让他掌权,而是父亲寿终正寝了。
好在嘉庆寿命也还不错,在1821年以62岁去世,好歹做了22年皇帝。
但是,在父亲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其实,嘉庆成为皇帝有一定偶然性。
他排行15,本来是没有资格继承的。
也要感谢乾隆寿命长,活得比大部分儿子都长。
乾隆接连两次建储,指定太子选均早早去世。
乾隆是1799年88岁时去世的,他的17个儿子中,有13人没他活得长。
而剩下4个儿子中,也就是嘉庆能力还算不错。

第八子永璇胸无大志,荒于酒色,而且腿脚有病(可能是残疾),实在不能做皇帝。
第十一子永瑆性格怪异,人品低劣,为人刻薄吝啬到了变态的地步:正妻富察氏生活艰苦,除了被永瑆没收嫁妆外,又穿粗衣麻布,吃的也是清茶淡粥,堂堂大学士千金,又是皇子的福晋,竟然吃不饱,穿不暖。一日永瑆家的马死了,永瑆下令烹马代膳,“是日即不举食,其吝啬也若是”。乾隆帝多次训斥之,永瑆却本性不改,一切如故。
第十七子永璘是幼子,从小就深得父兄宠爱。由此,他养成了不好学习,却喜欢玩乐的习惯。他终日玩乐,其余什么事也不管,非常放纵。他甚至还在少年时期微服出游,曾经多次去民间嫖妓。乾隆知道以后极为恼怒,认为这个儿子不成才。由于永璘不学无术,虽嘉庆很信任这个弟弟,对他也不错,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实际职务,因为他什么事都做不了。
所以,嘉庆完全是偶然上位的,能够坐上皇帝纯属运气好。
而乾隆在去世之前,牢牢把持朝政。

尤其是嘉庆名义上成为皇帝,乾隆成为太上皇的3年内,嘉庆过得很憋屈。
虽然乾隆已经老态龙钟,头脑也糊涂了,甚至话都讲不清楚,却仍然牢牢控制权力。
更可让嘉庆气愤的是,和珅权倾一时,不但控制50万大军,还在朝中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势力。
资料这么写:乾隆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所以他和一些正直的大臣一样敢怒不敢言,紫禁城成为了贪污集团的政治表演舞台。
除了毫无实权以外,嘉庆也感到人身安全受到限制。

由于和珅权力实在太大,嘉庆认为自己身边很多侍卫就是和珅的间谍,甚至太监和宫女也可能是和珅的卧底。
而嘉庆无意中发现,自己陪读多年的亲信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和珅的人。
嘉庆却没有乱来,只是刻意讨好和珅,不但见到他时非常客气,还给他很多封赏。
此时和珅犯了当年鳌拜的错误,认为嘉庆是个昏君,容易对付,不但降低警惕心理,还肆无忌惮起来:和珅权大欺主,他就连皇帝都敢欺压,和珅自订税率、结党营私,更理直气壮,大肆搜刮百姓钱财。杀人不需偿命,只需要支付罚款。朝堂上哪位官员不见了没人会去问,亦没人敢去问。做官员一定要效忠和珅,和珅的话等同圣旨,不可不听。和珅宠奴刘全,派人收债打死人命,抢了人家的女儿卖给妓女,扬长而去。事后就连一点刑罚也没有受。在当年,只要是和珅的亲信,不管犯下什么罪都可赦免。所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写:“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嘉庆对和珅非常仇恨,恨不能立即将其处死。
但嘉庆明白,父亲没死之前,他是不能动和珅的,不然后果很难预料。
乾隆死后,嘉庆立即获得了实权,势力超过和珅。
嘉庆再也没客气,乾隆死了还没几天,他就快刀斩乱麻解决了和珅。
反目成仇?嘉庆帝有那贼心也没那贼胆,更何况乾隆帝退位之后,依旧掌握着实权。
清高宗弘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与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虽然做了太上皇,可乾隆帝仍旧掌握着朝野,而嘉庆帝这个皇帝如同花瓶一般,根本就说不上什么话,可嘉庆帝心中就算有再多不满,也对父亲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默默隐忍。

乾隆帝膝下共有十七个儿子,然而大多数的皇子都走在了他的前面,除了这些皇子本身的身体不太好之外,主要还是因为乾隆帝的待机时间太长,他的儿子们根本就熬不过他。
作为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活了八十九岁,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活着的儿子只剩下四个人而已,选来选去,他选中了孝仪纯皇后魏氏所生的十五皇子永琰为储君。

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乾隆帝正式禅让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永琰,而这主要还是因为乾隆帝非常尊敬他的祖父康熙帝玄烨,康熙帝在位六十年,乾隆帝称自己不敢超过自己的祖父。
永琰改名颙琰正式登基,改元嘉庆,然而乾隆帝尚未驾崩,自然也就成为了太上皇,他甚至还占着养心殿不肯离开,并且,乾隆帝根本不愿放下手里的权柄。

古代的太上皇不在少数,然而几乎所有的太上皇,都是失去了权柄了的,他们仅仅是个空架子而已,并且太上皇的晚年通常都不怎么样,比如最出名的就是唐玄宗。
害怕自己也无法安度晚年的乾隆帝,即便登基,还是握着权柄不撒手,宫内仍旧使用乾隆这个年号,大事小情都要他最终决断,嘉庆帝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个劳什子摆设而已。

明明都已经大了,都已经做了皇帝了,可自己的父亲还是处处管着自己,也不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皇帝,嘉庆帝心中自然非常不满,但他毫无办法,依旧非常顺从父亲。
要知道,乾隆帝做太上皇的时候,仍旧是清王朝的主宰,嘉庆帝即便登基,但乾隆帝真想废黜他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时候乾隆帝还有三个儿子与一群皇孙,并非没人选。

嘉庆帝就算对自己的父亲有再多的不满,但他很聪明,与父亲作对自己不可能有好果子吃,还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最好,因此,嘉庆帝从来都不敢忤逆乾隆帝的意思。
整体来说,嘉庆帝不是不想跟乾隆帝反目,而是他不敢,他完全没逼宫的能力,实力不够只能逆来顺受,好在乾隆帝做了三年太上皇就驾崩了,嘉庆帝这才开始做了大清朝真正的皇帝。

退位时已经86,能再熬几年?
嘉庆帝只需要忍,表现的特别恭顺,反正时间也不会太多。不时送一个绝世美女孝敬皇阿玛,让老人家高兴高兴,说不定什么时间就驾崩了
公元1795年,85岁高龄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将帝位传于皇十五子颙炎,改元嘉庆,是为清仁宗。
乾隆禅位之后,虽说不是皇帝,但仍行皇帝之实,嘉庆帝也如当年太子那般老老实实在京师监国,绝口不提还政一事。国家大事仍由乾隆一人决策,那么乾隆是如何在让位后仍能大权在握,且没有与嘉庆帝反目成仇,无非是以下数点。
兵权在握,亲理政务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数次兴起大战,其目的乃是维护国家稳定而非穷兵黩武。强调战争乃王道之举,对内戡乱伐暴,镇压白莲教及相关教会起义。
对外则是招伐并用,先以天威震慑,后派军队征讨,维护边境安全及版图完整。乾隆帝在位期间,作为清军主力的八旗及绿营两军统领皆听从乾隆指挥,满朝武将无结党营私之迹象,可谓是集体为乾隆一人服务。
兵权被牢牢掌控在乾隆手中,北京周围的丰台大营以及大沽口守军皆受乾隆皇帝一人节制,嘉庆帝自然无法调动周遭部队来行逼宫谋逆之事。
除了兵权之外,平日政事也有乾隆一人主理,乾隆帝让位后并未搬出养心殿,反而继续在养心殿中处理奏章及相关政务,平日上朝也是身居主位,嘉庆帝如往日太子监国一般立在一旁,朝中众大臣只认太上皇而不认皇上。
据嘉庆帝后来回忆道:“皇考自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愈后,气色虽逊于前,然犹日亲巡政,未尝稍辍。”可见乾隆在晚年时间也勤于政务,并没有出现懈怠政务的情形。

宠臣和珅 总揽朝纲
乾隆皇帝架空嘉庆的另一大助力,正是其宠臣和珅,从侍卫被一路提拔至军机处大臣的和珅,是坚定不移的乾隆支持者,中央大臣及地方封疆大吏的奏折都会先行送往军机处,由军机处众人初步审核完毕后再交付太上皇处理。
和珅及其党羽擅权尤甚,可谓是不把嘉庆这个皇帝放在眼中,军机处及上书房只为乾隆皇帝一人服务。有和珅等人在一旁掣肘,嘉庆帝的亲政之路愈发艰难,这也使得嘉庆帝对和珅及其党羽恨之入骨,也为亲政后赐死和珅埋下了伏笔。
宅心仁厚 无意夺权
乾隆皇帝当政60余年,其文治武功均乃中国历史的佼佼者,然而其秉性又和康雍二朝当权者不同,乾隆帝过于自负,对于继承人的态度也是独具一格。
康熙皇帝对子严厉,让他们过早就进入政府部门之中当差,虽然培养了一批有利于国家社稷的宗室大臣,却也催生了儿子们的夺位之心,加上太子胤礽优柔寡断,出生时就被康熙封为太子,在众多优秀的兄弟们面前可谓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终免不了被废的命运,同时也造成了九子夺嫡,手足相残的惨烈的景象。
雍正帝继位后,相较于康熙在继承人上的犹豫不决,雍正皇帝早早确立了弘历为其接班人,为了保证弘历继位顺利,雍正帝不惜亲自为弘历扫平障碍,雍正五年,三阿哥弘时就因其放纵不羁,被雍正皇帝剥夺了黄带子,革去爵位交付宗人府永久圈禁,同年弘时郁郁而终,这也意味着弘历继位的最后一道障碍被雍正扫除。
而弘历由于没有经历过惨烈的夺位之争,虽然能从父亲那里听到一些关于九子夺嫡的奇闻轶事,但毕竟没有亲身经历此等旋涡之中,所以乾隆一朝,是有潜在内乱的迹象,然而这一切在最具才干的皇子五阿哥永琪不幸早逝之后结束,乾隆皇帝为人自负,对于皇子及宗室大臣更是持有不屑一顾的态度,将所有大权包揽于自己一人之手。
而乾隆朝乃是清朝盛世的一个顶峰,虽然顶峰之后就是不可避免的衰败,但是乾隆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需要的继承人不是什么锐利进取的改革者,只是一个能够贯彻其政策的守成之主罢了。所以选中了宅心仁厚的颙炎为继承人。
正因为颙炎心态平和,所以乾隆在退位之后的主政之路才会如此坦荡,在颙炎心中,皇位不过是父皇高兴之下赐予自己的一个玩具,普天之下万物,只有皇帝赐予你才是你的,不赐予你的东西你不能擅自拿去,同时皇帝也可以随时收回所赐之物。对皇权有着充分认知的颙炎,就算身居皇位也在乾隆面前摆出太子的姿态,完全以太上皇的旨意为准。
安稳过渡
公元1799年,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于养心殿中驾崩,终年88岁,做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终于握住了帝国的最高权杖。
在掌握大权之后,嘉庆皇帝首先对前朝臣子进行清剿,而乾隆宠臣和珅,虽然在乾隆晚年动用一切力量巴结嘉庆皇帝,甚至撺掇乾隆本人赐予他免死铁券,然而乾隆也心知和珅所作的贪赃枉法之事,暗中授意嘉庆在掌权后做掉和珅在群臣之中立威。
就这样,一生服侍乾隆的大贪官和珅就成为了新皇立威的牺牲品。而乾隆和珅的死也意味着嘉庆皇帝正式抹除了执政的障碍,如果乾隆皇帝再活数年,即便是宅心仁厚,能忍的嘉庆皇帝,也不免头脑发热领兵逼宫,造成满清内乱。
结语
嘉庆皇帝亲政之后,虽然缉捕贪官,整顿吏治,但是满清的衰弱已经必不可免,雍正皇帝的励精图治,摊丁入亩等新政的加持下,为乾隆皇帝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然而乾隆帝只是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无所事事,创立一个外表虚伪的康乾盛世。
而乾隆晚年的大兴土木以及一人独政,使得满清上层建筑愈加腐朽,嘉庆也无力再创辉煌,数十年后的鸦片战争,中国正式迈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这一切早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乾隆高龄退位后,仍大权在握,嘉庆帝为何没有与其反目成仇?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