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医院春节后爆满,一天迎2万患者比春运都挤,对此该如何评价?

一,"全球最大医院"春节后爆满,一天迎2万患者比春运都挤,对此该如何评价?

作为一名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郑大一附院是全世界最大的医院,床位全球排名第一,高达7000多张,一般的三甲医院也就1000张床位左右,郑大一附院的床位是普通三甲医院的7倍,相当于7个三甲医院。由于这个医院是如此的庞大,导致该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都是全国前茅。

如此庞大的医院,必然聚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包括高水平的医生和护士,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大量现金的设备,这样的大医院,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作为普通的老百姓,生病了,当然是希望找一个好医院,好医生。而郑大一附院就给了老百姓这样的机会,不仅仅是郑州市的老百姓,河南省其他地区的患者, 甚至是周边省市的患者,也都来这里看病,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患者和家属来该院看病,节后第一天,医院正式上班,大批患者来诊,堪比春运。

如此大规模的医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集中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非常有好处。坏处就是,如此庞大的医院,让周边的小医院无法生存,小医院没有患者,医生的诊疗水平得不到提高,越来越不行,导致患者不愿去小医院,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分级诊疗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很多患者小病也往大医院跑,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希望国家的有关不能能够想想办法,吸引医学人才到基层医院去,让小病和常见病在小医院解决,三甲医院应该主要诊治疑难杂症,下级医院看不了的病,再转诊到大医院来。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巨无霸医院,而是需要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你好,看到这个报道,我还是很震惊。中国的病人这么多。尤其是慢性病,都需要看多次,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我一直是推崇预防胜过治疗,这也是我做科普原因。另外都要往郑大跑,为什么?无非是医疗资源的不匹配,均一性较差,大家都想选择一个较好的医院。看来分级诊疗的建立还需要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也有大众的就诊习惯需要改变,很多人得了病首先是想到要到最好的医院去看,其实很多病根本没有必要,劳民伤财。我在临床上也经常碰到,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上协和,这种病北京任何一家大一点的医院都能看,他们的回答就是协和是最好的,所以来,我能说什么呢?观念的改变估计也需要很长时间。也许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现状,改革的路还很长。

不仅仅是郑州的医院,全国其他地方也都一样,昨天去这座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发现也是人山人海,比春运时候,火车站、飞机场人还多,真的可以说是人挤人,水泄不通,排队挂号,要等一个多小时,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怎么看?我个人觉得:

1、说明人们过年饮食习惯出现了问题,海吃海喝,不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调配,也不注意过夜菜,随意吃,开怀大吃、畅饮,导致把肠胃吃坏。

2、医院过节期间没有完全开放。很多人,在过年期间,因为饮食习惯的问题,暴饮,导致身体出现问题,但过年期间,医院虽然开门,但只是部分门诊,没有达到全部开放,且部分专家根本就没来,来的是二把手,或者实习生值班,真正专家,放假去了,说明医院没有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包括节日期间,很多病人,如果不是急性病,只能等到节后上班再去看病。

3、说明医院“生意”好啊。以前,哪有那么多病人?医院看病人的,寥寥无几,如今,门庭若市,这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即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健康却在丢掉,吃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才导致各类疾病缠身。

4、说明我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不健康。或者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糟糕,各类污染严重,地沟油、假食品、过期食品等,不断出现,我们不断中毒。

5、说明老百姓看病还是喜欢去大医院的通病。很多小毛病,本身小医院就可以看的,偏偏要往大医院去看病,得个感冒,也要去三甲医院,说明老百姓对小医院的不相信,对大医院的迷信现象,依然存在。

5、说明我们的健康越来越严重。

这也充分说明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小病大看的,没病找病的,怕死的钱多的去做检查,所以将大医院人满为患!我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基本不去医院,找个赤脚医生配点药就等死的吧,六十岁以上的人基本有什么病也就不去医院了,甚至是放弃治疗了,没钱,也没那条件。我奶奶六十七岁死的,病了二十多天我父亲给从附近公社请回个大夫,配了二十多元的药,我父亲弟兄四个硬是没给人家凑够,还赊下了部分医药费,最后我奶奶又支撑了十多天也就死了!那是一九七二年冬。现在我同事父亲91了最近几年一年大半年在医院"养老的了"复转军人,公费医疗,一旦死了就把摇钱树跌倒了,所以现在医院人多也不足为奇。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全球最大医院春节后爆满,一天迎2万患者比春运都挤,对此该如何评价?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相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