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特勒自己当陆军总司令,这是德国战败的原因吗?
希特勒当陆军总司令,根本原因是战略失败,未战胜英国又急于攻打苏联,德军战线太长。希特勒第三帝国元首兼任陆军总司令1941年12月19日至1945年4月30日,是德军节节败退重要时间,希特勒对自己水平怀疑,吃败战与指挥有关,忽略苏联本土气候,是指挥官犯天时地利人和错误。
1945年1月,巴拉诺夫战线被苏军攻破,费迪南德.舍纳尔元帅接到希特勒命令守卫一切工业区,但舍纳尔元帅命令部下撒到奥德河附近,坚守此地,希特勒没有责怪舍纳尔元帅,并1945年4月5日升舍纳尔元帅为陆军总司令,此事试探希特勒心理对自己陆军总司令动摇。
德军横扫殴洲后,是闪电战功劳,德军对此战法过分依赖,占领欧洲没掠夺资源及时补充,德军对雷达、战舰等没有研发更新,对些不实用如原子钟、超级大炮等投入太多,浪费人力物力,成为负累,对打胜仗没帮助。
1940年至1941年,德军对英国发动大型空战,德国策划海狮计划前,英军情报部门破解德空军无线电密码信件,同时英军研制升级新型雷达,导致海狮计失败,这次空战德军损失和英军损失相差不多,如德军继续攻打英军,胜利是德军,不列颠空战失败,德军没总结失败原因,英军破德军密码成为二战主要利器。
英国战场失败后,德军急于投入(巴巴罗萨计划),引发苏德战争,德军在苏联战场,过度消耗人力与资源。德军基辅战役尝到甜头,造成膨胀,导致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等为转折点,同时北非战场吃紧。
斯大林为苏联战场减压,威胁丘吉尔:再不开劈欧洲第二战场,就和德军和谈,1944月6月6日登陆诺曼底战役。
列宁格勒战役闪电战变相消耗,希特勒有奇葩队友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把强大美国拉进二战中,美军向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同时开战,加快德意志与盟友死亡。
上述是希特勒在二战的致命因素,希特勒强项是演讲,带兵打仗,简单打法可以,再深度不行,德军军事素质比盟军高很多,要是没美军参与进来,分散希特勒注意力,二战没那么容易结束。
二,希特勒的军人
1941年底希特勒自己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这标志着希特勒开始对德国的军事实施全面的干预,并且随着战事发展的不利希特勒的干预也越加细致,甚至达到战术层面。而希特勒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对于作战指挥可以说是难以胜任,尤其是对于大兵团的作战指挥。希特勒缺乏对复杂军事形势下的应变能力,由于无法对军事形势的发展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希特勒更加喜欢被动的防御,这样可以使他免于遭遇军事上的更大失败,但是也意味着失去胜利的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42年的德国军事战略选择上,当时的形势对于德国来说是战争爆发后最严峻的时刻,德国在北非战场和东线南翼战场都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危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反攻,整个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被合围,为了解救第6集团军,不仅需要强大的装甲预备队,也需要大量的运输机部队。而在北非战场同样如此,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已经在阿拉曼战役中被盟军打败,而盟军又在北非实施了空前的两栖登陆,北非战场已经面临着失去的危险。德军有限的预备队不可能支撑两个方向上的作战,鉴于东线战场的重要性和严峻形势,挽救东线数十万人野战部队理应放在第一位,但是希特勒却选择了北非战场和东线战场两个都不放弃,有限的预备队和空军被分散了,结果就是德军同时在两个战场遭遇了空前的失败,先是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几个月后北非的非洲集团军群也同样被盟军歼灭,这种集团军以上的整建制覆灭在德军整个军事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最为最高军事统帅的希特勒显然难辞其咎,这也足以证明希特勒缺乏战略军事能力。
希特勒出任陆军总司令后对德国军事体系的打击也是相当严重的,他打破了德军已经非常成熟的弹性指挥体系,即上级对于下级做尽可能小的干涉,以发挥其战场主动性,希特勒彻底摈弃了这一传统,发布的命令越来越细致,各级指挥官成为了一个机器上的齿轮,德军的作战和应付能力越来越迟缓,对于机动作战越来越普遍的二战战场而言,这将导致德军战斗力的严重下降。
另外就是在德国陆军的人事任免上,希特勒总是喜欢频繁的更换前线指挥官,尤其是集团军级以上的高级指挥官,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的军事决定表现出质疑甚至反对,这样导致的是那些真正有能力有独立思想的指挥官离开了前线,而由那些听话的却毫无主见的平庸指挥官掌握了作战指挥权,其结果就是导致德军的战役、战术指挥优势也逐步丧失掉了。前线指挥官因为害怕失败而遭到撤职或者其他惩罚,变得更加不敢遵循自己的判断力,完全执行上级的命令,即便这个命令是错误的。经常的更换高级指挥官对于军事指挥也是弊大于利,因为原来的指挥官吸取的失败教训无法再用于下一场作战中,而新上任的指挥官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德军的战斗力将不可避免的下降,进而导致军事上的失败!所以希特勒出任陆军总司令,在军事上对德国是严重的打击,德军的军事优势开始下降,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三,希特勒参过军吗
当然不是,“总参谋部”的建立是19世纪德国人(普鲁士军队)最伟大的军事发明,它已经使德军的战时指挥从“统帅决策制度”过渡到“专业智囊和参谋制度”,也就是说,陆军总司令并无作战指挥的实际军令权,希特勒兼与不兼这个职务,对德军在战场上的胜败影响都不大。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在陆海空三个军种没有健全之前,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令单位,所以“陆军参谋总长”才是出现战争时的一号首长。而陆军总司令的职责是部队的人事管理和装备训练等,属于“军政”范畴,并没有作战指挥权。
正如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7日,宣布兼任陆军总司令时所说的那样:“陆军总司令的任务是按纳粹的方式训练军队,我不认为哪位将军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将亲自接手统率陆军的任务”。注意他只提到了部队的训练,而没有提及作战指挥,因为那不是陆军总司令的职权范围。
(OKW参谋长凯特尔)
这就是现代军队“军政”与“军令”双轨制的起源,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制,也学习和模仿了德国军队的这套东西:以“陆军省”为最高军政机关,负责军队的日常建设,首长为“陆军大臣”;以“参谋本部”为最高军令机关,负责战时的作战指挥和部队调动,首长为“参谋总长”。
尽管陆军大臣的权力也不小,然而在战争时期,陆军一号人物仍然是参谋总长,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代表日本军队投降的,就是时任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所以,希特勒兼任陆军总司令而非陆军参谋总长,对德军的作战起不到什么作用,比较方便希特勒胡来的,是可以随意任免部队长,这倒是陆军总司令的活。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
那么,小胡子同学对德军战败就不需要背锅了吗?当然更不是!因为希特勒的职务是“德国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译战争部长),也就是所有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而为了削弱陆军的独立性同时总揽战争指挥大权,早在1938年,希特勒就组建了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W)。
最高统帅部直辖陆军、海军、空军总参谋部和党卫军作战指挥部,设立“最高统帅部参谋长”(一译长官)职务,由陆军元帅凯特尔担任, 同时设有作战局、情报局等直属单位。因此,希特勒名正言顺以最高统帅的身份,通过参谋长凯特尔和作战局长约德尔,对陆海空三军和武装党卫军的作战行动直接进行指挥。
(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
既然这个大权在握,即便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不辞职,也影响不了希特勒关于军事指挥的决策权。也正是因为OKW的存在,使陆军总参谋部的作战指挥权也受到严重削弱,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不无悲哀的说:我们只是他的信差和传令兵。
所以,真正让德军在战略和战术上不够专业的,或者说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希特勒关于“最高统帅部”的设立。事实就是,让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军事教育、完全依靠灵感和直觉的前陆军下士,可以通过这个机构指挥千百万军队的大规模战争,或许会出现若干次意外的惊喜,然而长此以往 ,总归是门外汉领导职业军人。
(哈尔德指挥作战)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非要兼职陆军总司令呢?其一是方便他直接插手陆军的人事任免,他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思和好恶,解除任何前线将领的职务,而不再需要通过一个传统刻板的德国将领。
其二是他对陆军更为彻底的掌控, 因为陆军也是反希特勒密谋组织比较活跃的领域,亲兼陆军总司令,标志着希特勒对普鲁士军官团的绝对胜利,因为他是个没有军衔的非现役军人。
四,希特勒当兵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败和谁任德国陆军总司令没有任何关系,以德国区区一国加上几个不大的盟友侵略很多国家,与世界上众多国家对抗,最后耗得油干灯尽是肯定的,法西斯国家的残暴激起了很多国家的反抗,即便是一些弱者也抱着背水一战的准备。燃起战火,肆意践踏,即便你占领再大的土地,被占领地区的人也会拼死反抗。
而希特勒的一些行为错误只能是在战争中多一些损失,让战争结束得快一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成败,换个角度说即便是希特勒造成的错误,催化了战争的失败,也不是某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是希特勒的性格使然,其刚愎自用和狂暴的性格指导他做一些错误决断。
出任陆军总司令可能算不上什么,希特勒乱指挥干预战场的问题就很要命,比如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德国打得很被动,保卢斯麾下数万军队在缺少补给和弹药的情况下勉强维持。本来是可以全身而退,保存力量然后寻找机会进攻,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是精锐,而且人数不少,如果能保存下来对日后的战役很有用。
但是希特勒继续让保卢斯战斗,跟保卢斯保证自己的空军能够维持补给,最后希特勒失信了,而曼施坦因也去营救过在苏联包围圈外迎接保卢斯,但是希特勒迟迟不让保卢斯撤退,最后终于被包围了,希特勒把保卢斯提升为元帅让他继续抵抗,保卢斯还是投降了。
还有在此之前,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一部分进攻斯大林格勒,就是保卢斯的力量,一部分进攻南高加索,由克莱斯特指挥,而霍特的军队就被希特勒来回折腾,先去跟克莱斯特,结果过河的时候造成拥堵,影响了克莱斯特的行军,后来又被调往北方支援保卢斯攻打斯大林格勒,霍特就这么来回折腾 ,时间都扔在路上了,谁的忙也没帮上,后来克莱斯特在高加索需要援军的时候霍特反倒没在身边。
自古便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高领导应该部署全局,在全局上将领应该服从,但是涉及到具体战役,就不能干预了,有所不受就是表示将领在一线要有很大的自主性,希特勒频频临阵换将,又干预作战,加速了战争失败。
五,希特勒的军师是谁
根本原因:
战略上失误两线作战,对敌方(美国和俄罗斯、英国)等世界强国的综合国力战略资源误判,就德国国土面积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时应对多个强大的敌人,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未总结一战的教训,也是因为未能彻底击溃东西线的任意一线而失败。二战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失误上。
1.对英国作战半途而废,掉头攻打苏联这个战略资源丰富而纵深广阔的硬骨头,大量的消耗了德国的战争资源,也是西方国家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当然德国苦于战略资源匮乏不得于而为之。
2.日本为一己之私,消极配合德国在东线战场对苏联腹背进行战略攻击和战略牵制苏联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集团,使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危险时刻得于动用远东集团军反击成功。接着日本苦于美国封锁海上战争资源通道,利令智昏的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成了二战形势的转折点,美国的参战使整个战争形势迅速向盟军有利方面发展,也使德国日本多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3.跟希勒狂妄统治世界的幻想,纯雅利安人是世界最优秀民族的失意症分不开的,使德国成为了世界人民最大的敌人,综合国力不济,有限的战争资源、人力资源制约德国的“闪电战”战争进程,显然无法应对持久战。指挥失误。希特勒战略误判过多干预指挥,内部争权夺利造成贻误战机,在敦克尔克仃止追击和库尔斯克战役(本来是胜的,却要主动撤退,希特勒抽走曼因施坦的装甲军救意大利是一个因素)表现得令人不可思议。
4.美英的战略大轰炸。对德国的战争资源武器生产基地造成极大的损失,44年未。德国武器产量严重不足,这是非常致命的。后来在空战中,尽管德国空军装备有限喷气战斗机非常优秀,但面对美国庞大的闪电战机群仍然回天无力,有限的战争资源被英美轰炸所甚无己。
5.在列宁、斯大林领导的前苏联人民民族凝聚力强大,前苏联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基铺保卫战战至一兵一卒,延缓了法西斯进攻苏联的战略步伐,赢得保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空间时间,前苏联人民前扑后继的英勇抗敌民族气概,使世界反法西战场出现转机和薯光,极大的鼔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信心。
6.盟友的无能。特别是猪队友意大利,成了德国的包䃿,使德国在战争关健时刻分散力量挽救意大利,轴心国成了德国的累赘,其盟友在战争中“一触即溃”,使德国成了“轴心国”的苦主疲于奔命。
7.天气因素。前苏联冬季寒冷的气侯,泥泞道路交通条件扼制了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大型装备及重武器无法及时赶到战场发挥威力,德国过高估计冬天以前拿下斯大林格勒的幻想,造成武器装备爬窝,士兵冬装䃼给不足造成自动减员的情况,也是德国在战争中失败的关健因素。
也充分印证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名言:好战必亡 ,忘战必危。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希特勒自己当陆军总司令,这是德国战败的原因吗?(希特勒 首领)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