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有何讲究?
旧时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较低,所以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没现在高,人一旦上了五十岁,就觉得自己的命数不由自己掌握了,生死去留已被阎王提上了日程。
民间有种说法是“人过五十五,阎王爷数一数”、“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66、73、84这些岁数就是旧时人们认为的“坎儿年”。人活六十六,不死也得掉块肉,老人66岁这一年,各方面尤其要注意,如果这一年能够平安过去,那么就会长命百岁,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一些祸事,而想要化解这些祸事,在民间有种说法,就是在老人66岁生日这天,要吃闺女一刀肉。
老人66岁生日这天,作为女儿的要买块猪肉,而且这块肉还大有讲究,不能割割切切,得要一刀下去,且最好是六斤或八斤这些吉利数字,那这样寓意更吉祥,对于祝愿老人身体健康更有利。当然,这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民间还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的说法,所以女儿在父母66岁生日这天买肉给父母吃,其实是用来贿赂阎王爷的,阎王爷吃了老人身上多出来的这些肉,就会留着老人的性命,过了这个坎儿,老人就能健康长寿了。
按老风俗来讲,这块肉得是六两六钱,用它包成六十六个饺子给父母吃,寓意将66岁这个“坎儿年”跨过去。还有,老人在吃肉的时候,要倒坐在门槛上吃,据说这样就能逢凶化吉,顺顺利利,长命百岁了。当然,这都是人们祈愿身体健康的一种美好愿望!那为什么是女儿买肉,而不是儿子买肉呢?在民间也有说法。因为在农村,通常是由儿子赡养父母的,父母的吃穿用度本来就由儿子负责,儿子也一直在尽孝敬父母的义务。而女儿出嫁了就是外姓人了,不能常年在家孝敬父母,由女儿买肉回来孝敬父母,祝愿父母身体健康的意义就更大了!
近段时间最火的电视剧估计就是姚晨、倪大红主演的《都挺好》了,剧中苏明玉和父亲苏大强之间的父女情,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其实对于父女亲情来说,无论在年少时有多么大的误解,但是等到长大了,父母老了,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子女永远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在农村的老辈人,也常说起过去子女孝顺父母的方式,比如在民间就流传着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分别是老人的三道坎,其中在六十六就有着“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大多数的地方都已经没有这个说法了,很多的年轻人也没有听说过。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当父母到了六十六岁的时候,那嫁出去的女儿就要在父母生日这一天回一趟娘家,并且还不能空着手回去,其中必须要带一刀来孝顺父母。关于一刀肉也是有说法的,那就是必须是一刀切下来的,并且重量最好是六斤六两,或者是八斤八两。在过去,很多的屠夫都有这个本领的,如果你向他们说给我来一刀肉,是给父母过寿的。那他们就立马就明白了,会在你选好的地方就一刀就给你切块肉,重量基本和六斤六两是不相上下的。
关于为什么要走父母66岁生日的时候,嫁出去的女儿买肉,而不是儿子。那是因为在民间认为66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度过了这道坎就还能继续活很多年。所以为了让父母健康长寿,就得购买一刀肉回来,做成六十六个饺子给父母吃。老辈人相信,但凡女儿这样做了,那父母就会长寿。而为什么要是女儿购买,这是因为在过去父母养老都是儿子们负责,老了以后都是和儿子们生活,而且家产也是留给儿子。所以在他们六十六岁生日的时候,让女儿们购买一刀肉来给父母,也是给女儿们一个尽孝的机会。
其实,在农村里还有另外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俗语指出了七十三和八十四一样是老人们的一道坎。在过去人的寿命普遍是不长的,老话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70岁就已经是很稀罕的了,更别说七十三、八十四了。而之所以在过去有这种说法,那是因为孔子是在73岁时去世的,而孟子是在84岁的时候去世了。古代的人认为,既然圣人都难过这道坎,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更难了。其实古人这样说是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的。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并且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规律,那长寿并不难。尤其是在今天,农村里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要外出打工。
这是过去上了年纪的人对健康长寿的一种向往与期盼。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六十六对老人来说是一个坎,在这一年会摆下寿宴祈福增寿,儿女是必须要参加的,女儿要亲手做一道肉以表孝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道肉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六斤六两,多了少了都不行,与岁数暗合,含有六六大顺之意,现在人所说的六六大顺就来源于此。
在农村目前仍普遍流传着老祖宗千年沿革下来的风俗习惯,即“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这表达了古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也表现了我们华夏民族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讲究“孝道”,是中华家庭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家庭伦理建设的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讲究“孝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世代传承,流传至今。
我们知道,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条件相当恶劣和艰难。并且过去人们主要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体力消耗过多,再加上医疗技术水平十分低下,能艰难地活下来就不容易了。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寿命普遍都比较短,一旦过了五十岁就算年龄偏大的了,基本处于听天由命的状态。所以古人通过总结,年龄超过五十岁,身体就会一年不如一年;过了六十岁就会一月不如一月;过了七十岁就会一天不如一天。能活到七十岁,就是比较稀有的了,有句话“人到七十古来稀”就说明了这一点。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可以看出在春秋那个时代,能活到这个年纪,确实算是高寿的了。
古人总结到,人过了五十岁以后,要经历几道大坎儿,比如:五十五、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还有一句老话这样说:“人过五十五,阎王爷数一数,人过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
还有的古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句话意思是说:老人70岁以后,如果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主人不要强留其住宿;80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要强留其吃饭。也就是说,古时候人活到老年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已经不由自己做主,不知道什么时候,黑白无常就来索命了,而这个生死大权是掌握在阎罗王的手中的。而用“一刀肉”来代替老人的身子,敬献给阎罗王,可以免去灾难,老人要吃自己女儿切的一刀肉。在活到七十三岁时,女儿要买上一条大鲤鱼送给父母吃,可以让老人年纪再“窜一窜”多活几年。
为什么要吃闺女买的一块肉呢?这是因为,在六十六岁的时,是人的一生中特别关键的一年,古人认为,因为这一年就算不死也会掉块肉,这是人生的一个大坎。由于古时候女子地位低,受“三从四德”等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深,一般在十三岁左右就出嫁了。古人认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回来看望自己父母的机会是很稀少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六十六的时候,嫁出去的闺女要给买父母卖肉吃。表达自己的孝心,老人就能顺利迈过个坎,活的长久一些。这是对闺女的道德要求及义务,也反映出闺女对自己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祈求父母长寿手安。
有人说,卖肉为什么是一刀肉呢?据说,古人认为买肉是很有讲究的,这一刀肉就是必须要一刀切下来,而且重量最还得是六斤六两,或者是八斤八两,这都是图个吉利的数字,寓意着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意思。同时,要把六十六岁这个年纪“留下“,要求老人倒坐在家中门槛上,吃下这刀肉,寓意是消除灾难,以后一切顺利,平手安安。
这个善良的风俗和习惯,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亮点之一,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善待自己的老人,以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说起农村的俗语,很多都是农村人对美好的祈愿,“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也是农村人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乍一听这句农村俗语可能让很多朋友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但是大家千万别误会,这个说的“要吃闺女一刀肉”,是做父母的要在六十六岁的门槛吃女儿买来的肉,以祈福六十六岁后的生活平安健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句农村俗语呀,人要长寿和女儿送来的肉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背后是有故事的,听我给大家娓娓道来。
在农村传说中,有很多关于人寿命的说法,有一个猎户世代靠打猎为生,年老的时候他自知一辈子杀生罪孽太重,不可能长命百岁,但是他问心无愧,因为自己打猎是为了养活家庭,养育孩子,即使老天爷把他提前收去了,只要能看到孩子过的好,就心满意足了。
在他六十六岁生日的前一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牛头马面带着枷锁来索他的命,他想等到出嫁的女儿生完孩子再离开人世,牛头马面先是不答应,随后听他讲起妻子早逝,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不易,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给他教了个办法续命,办法就是“用六斤六两六钱的肉来上供贿赂冥司,而且必须是他的女儿这样做,如果他自己上供就会被发现穿帮,所以要求他的女儿在他六十六岁生日当天用六斤六两六钱的肉来上供,聊表对老父亲的悼念,以求蒙混过关”。
老猎户的女儿第二天就按照老猎户的要求去做了,结果老猎户真的活到了抱外孙子,而且还多活了几年。从此之后这个农村民间传说就流传开了。所以之后的农村人就认为,在六十六岁生日当天,一定要女儿带六斤六两六钱的肉来看望父母,演变至今变成在父母六十六岁生日的时候卖肉送给父母享用,起到延年益寿,平安百岁的祈愿。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农村民间传说,也是曾经封建迷信思想导致的,不足为信。但关于“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俗语却流传了下来,我还是那句话:封建迷信不可信,但农村俗语包含了农村人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权当是一个对父母的祝福传承至今,怎么样,听完我讲的故事,大家对这句农村俗语有没有加深印象呢?
文章的最后,我祝愿全天下的父母亲,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尽孝要趁早,尽孝要行动,珍惜父母恩,上报养育情。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农村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有何讲究?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