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轮车夫到娃哈哈饮料帝国,宗庆后是怎样练成的?
今年刚好是宗庆后创业30周年
30年前,在杭州市上城区清泰街160号的三层小楼里,已经年到中年的宗庆后,带着两位退休教师,靠着借来的14万元创办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由此开启“娃哈哈”的梦想之旅。
从农场工人到经销经理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宗庆后16岁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浙江舟山和绍兴的农场,搬砖头、挖渠、挑盐,这一干就是15年。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靠卖冰棍、推销来维持生计。1987年,宗庆后被任命为“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由此开启了他的创业历程。
30年坚守一线市场
在娃哈哈的30年里,宗庆后从未脱离一线市场。每年有一半的时间,他都在全国各地和飞机上。辗转全国、走街串巷。宗庆后走访大大小小各个级别的分销、经销商。而娃哈哈的新品思路,很多都来自宗庆后走访后产生的灵感。
“小”娃哈哈兼并“大”国营厂
1991年,娃哈哈“营养液”热销全国,工厂生产供不应求。当地政府提议,娃哈哈兼并当地的国营罐头厂。当时连年亏损的罐头厂员工超过2000名,而娃哈哈的员工仅100多人。这一举动被喻为“小鱼吞大鱼”。兼并三个月后,罐头厂扭亏为盈。
闲暇之余,宗庆后喜欢看书。“书看得多,知道的事就多”。七十多岁的宗庆后,创业故事仍在延续。
二,娃哈哈集团宗庆后的豪宅
可能很多人觉得快消品行业做大做强,做出一个商业帝国,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娃哈哈确实做到了。
今年,娃哈哈已成立三十周年,这期间,宗庆后带着她,从一家街边小厂,成长为一个快消品帝国。
而且,直到现在,这位爷爷辈的企业家比年轻人还要努力。
文/华商韬略
不得不说,向宗庆后这种老一辈的创业者、企业家,所经历的时代机遇是现在创业者不可求的,但同时,他们面临过的风浪,真的太多了。
宗庆后创业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少年时,因为家庭原因,宗庆后没有完成学业就开始步入商业江湖,最开始的生意是诸如卖红薯这类的底层小买卖,后来又去农村待了15年,回城时他已经33岁。
当年很多工作还流行“继承”,于是30多岁的宗庆后接了母亲的班,在校办企业经销部做推销员,一干又是7、8年,直到这个部门因连年亏损对外承包。
当时,这个街边小厂,可谓一穷二白,三个员工,做些橡皮、作业本、扫帚之类的产品,还带着14万的外债。可宗庆后还是硬着头皮接下。
而这一接,成就了日后的娃哈哈。有媒体曾经总结,此后的30年内,宗庆后只做了一件事,做大娃哈哈。
为此,他甚至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工作16个小时是常态,娃哈哈总部离西湖很近,宗庆后却一次也没有逛过;他甚至连生活也不要了,女儿宗馥莉上小学时,他一直搞不清楚女儿到底上几年级,老母亲就在杭州,他一年却看望不了几次。
当然,勤奋只是创业者的基础配置,因为要成功,仅有勤奋肯定不够,它需要的是机遇和智慧。
不得不说,30年前,快消品的市场竞争远不如现在这么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相对简单直接。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机遇,但相对来说,当时创业者对市场信息的捕获也没有那么方便。
娃哈哈发展前期,为了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和智慧,宗庆后养成了“走读”市场的习惯。
怎么走?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实地观察。彼时,他一年中有200多天走在全国各地,到各个城市、甚至下级县城去调查,跟小便利店的老板聊天,从中了解消费者和竞争对手。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着,据说,宗庆后坐上了首富之位,也频繁受邀外访。在国外的时候,他也忍不住观察当地市场,每到一座城市,就疯狂地扫街,去超市里喝各种饮料,还把饮料带回国内研究。
华商韬略曾经在对他的报道中曾经总结说:一般观念认为智慧来自书本,但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智慧首先来自市场,来自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产品凝结了其智慧,把这些产品研究透了,也就清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实,娃哈哈最初的成功也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产品和市场是企业立足的基础,但是基础之上,要做大品牌,还要搞好营销。
这一点,娃哈哈和宗庆后也很擅长向业内外学习。
70岁那年,宗庆后曾经在自己传记的发布会上说,“我就是一个平凡人做一个平凡的事,都是提炼得好。”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三,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今年几岁
娃哈哈的成功发展之道,用《孙子兵法》的观点来概括,就是先居高阳(占领产品结构及产品概念的制高点),利粮道(极积拓展及完善巩固的通路),以战则利(形成竞争优势而成为市场的主导)。
1987年,娃哈哈创使人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从卖冰棒开始创业历程。企业又穷又小,宗庆后每天蹬着三轮车在杭州街头亲自卖冰棍,风里来雨里去。那时候的宗庆后已经42岁,也就是这时候,宗庆后有了一个念头:要办个像模像样的大工厂。
1989年,宗庆后带领校办工厂的百来名员工,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当时国内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就连方便面都是稀罕玩意儿。”或许是适应了市场,“喝了哇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轰动大江南北,“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1年,宗庆后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拿出8000万兼并了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娃哈哈集团,进军儿童饮料产业,“甜甜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响彻中国大地。
1996年对于娃哈哈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有经济学家曾认为,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是宗庆后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
自此,宗庆后的事业进入真正的上升期,娃哈哈开始迅猛发展,宗庆后的身家也急剧上升。2010年、2012年、2013年,宗庆后三次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从三轮车夫到娃哈哈饮料帝国,宗庆后是怎样练成的?(宗庆后在娃哈哈有多少股份)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