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暴雪要将星际争霸中的雷神体型设计的那么大?
哈哈,可能大家不知道,星际争霸中的雷神其实他是一种模块化机器人。
和其他的载具比如坦克、歌利亚机器人、恶火战车、维京战机不同,雷神的设计之初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所有所有的部件都需要高度可替换化,同时还要拥有无可披靡的重型火力和防御能力。
因此雷神的设计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初代被取名为奥丁,也就是我们在星际争霸2的人类战役中看到泰凯斯所偷取的那家机器。而奥丁呢,他为了能够实现模块化,帝国的设计师将其整个机体主要分为了:核心驾驶舱、手臂、足部、底盘这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呢全都是类似于“拼装积木”那样可以快速的安装到核心驾驶舱上,然后通过巨型电信号插头来传递驾驶室对所有部件的控制指令。
所以,在所有奥丁关节连接处的地方,都是采用了非常简单的齿轮传动,这也导致了奥丁他的行动其实非常的笨拙。手臂仅支持前后摆动,足部的行动也没有那么灵敏。水平瞄准全靠底盘带动驾驶舱进行水平转动,从而在带动手臂进行瞄准。因此将雷神称之为一个移动的堡垒会更加恰当。
而雷神将整个传动结构设计的这么简单当然也是有理由的,除了为了保证可快速替换零部件以外,简单的设计还是为了能够支撑身上那无比厚重的装甲。帝国设计师为了贯彻模块化设计的力量,雷神身上每一块装甲都是独立制作的,通过卡扣和强电磁力将其附着在雷神身上,当有某块装甲受损后,能够直接抛弃这块受损装甲替换全新的,有经验的SCV驾驶员能在几分钟就给雷神更换一块全新装甲。相比于坦克那种一体成型的,SCV还得先焊断那些连接口来说,雷神真的非常方便。
所以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再加上厚重的装甲,导致雷神的体型无比巨大,而这巨大的体型自然得配上火力强劲的武器,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怪圈。体型越大导致武器越大,武器越大就需要更强的引擎才能带的动这么大的武器,而引擎变大了又得让体型变大,就这么多一直循环就诞生了奥丁这么个东西。
后来,旺斯看不下去了,才把奥丁的体型进行了一些缩小从近百米高变成了十几米高,才让他的制作成本没有那么高。所以为什么星际2在早期测试版的时候人类只能出一台雷神,因为这台就是帝国的奥丁,后来雷神被削弱,玩家也能出更多的雷神了,这一代就是旺斯改造过的雷神呀。
二,星际争霸2雷神什么时候切形态
首先就是战争需求,帝国最初设计雷神这一型号的武器的目地就是为了支持前线残酷的持久战。
虽然当时人类有坦克,但是坦克不能对空而且误伤严重,所以帝国需要一款即可以对空又能对地同时火力非常强的武器。于是在设计之初帝国的工程师们就拼了命的往雷神的原型机奥丁上加装各种武器。像什么雷神之锤加速炮啊,250毫米惩罚者巨炮,还有数量多到近乎可以无限使用的加福林导弹,在某些情况下250毫米对空巨炮还会换成330毫米对地范围攻击的加农炮啥的。
至于雷神的原型机奥丁,两侧手臂上装备的是更加强大的T800雷神加农炮,后面的炮管也是400毫米的巨炮,而且还装备战术核弹头。
这也就导致雷神无论是原型机奥丁还是量产的雷神必须有强大的引擎和体积来装备和支持这些武备。所以雷神的设计本身就要体积非常大,同时大的体积能装备更多的装甲来保护这些武器。设定里雷神使用的是高强度复合陶瓷装甲,同时这些装甲和武器也才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随时随地的拆卸修理或者替换。
至于为啥雷神不采用轮式机动,而是和歌莉娅一样采用机械足,实际上也是帝国工程师的无奈之举,首先对于一个装备了这么多武器和装甲的单位来说,无论是轮式机动还是机械足移动起来都不会太快,同时雷神作为一个前线堡垒性质的武器,体积大,目标显眼,如果阵线被突破,本身就基本不可能生存,所以轮式机动意义不大,而且雷神长远距离机动基本靠的都是运输机。机械足只要满足短途机动即可,同时机械足还不挑地形,可以适应各种环境。
最后也算是雷神机械足和巨大的体积带来的一个特殊作用,由于雷神体积巨大,有二十多米高,再加上机械足设计。让雷神下面可以有很大的空间来给士兵提供保护。实战中陆战队员可以站在雷神下面来保护自己免受空中单位的攻击。同时由于雷神厚重的装甲可以轻松抵挡飞龙之类的单位的进攻同时拥有极强的抗腐蚀,扛高温的能力。可以轻松的抵挡大部分能对陆战队员造成致命伤害的攻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为什么暴雪要将星际争霸中的雷神体型设计的那么大?(星际争霸雷神对地有aoe吗)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