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防护性1000毫米,装甲厚度真的有1000毫米吗?真实厚度是多少?

一,坦克装甲防护性1000毫米,装甲厚度真的有1000毫米吗?真实厚度是多少?

通常说的坦克装甲防护厚度一般都是对应弹种的,比如防穿甲弹能力为800毫米,防破甲弹能力1000毫米,而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数值对应的能力叫做“穿深”,这里的穿深指的就是能够穿透多厚的均质装甲钢,专业名词叫做“等效轧压均质装甲(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 equivalency,简称RHAe),现在通常是用来衡量坦克装甲厚度的单位,现代坦克装甲通常被换算成拥有多少毫米均质钢装甲的同等防护性,这一切怎么得出来的?当然是用真的钢装甲试验过的,看下图。

坦克自发明以来,一直到二战时期,坦克炮塔都是铸造炮塔,使用的装甲也都是纯钢装甲,想要提高坦克防护力,就必须增加钢板厚度,这个时候如果说坦克装甲防穿甲弹能力800毫米,那就是真的有800毫米厚的钢板,但是二战坦克装甲通常只有不到100毫米,因为钢板太重,太厚的装甲就意味着机动性的损失,著名的虎王坦克就是用150毫米厚的装甲厚度换来了只有40千米/小时的最高龟速。

(纯钢装甲的铸造炮塔被穿甲弹攻击后画面)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到来,各国都加紧了坦克的升级换代,从五十年代开始,一些混合了着陶瓷等其他材料的混合型轻型钢板装甲开始出现,尤其是1963年,苏联T64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整个坦克防护的走向,T64采用开拓性的夹心饼式的三层复合装甲,其外层为80毫米普通装甲钢,中间层为104毫米玻璃纤维装甲,最里层又增加了20毫米结装甲结构钢,经过这样的设计后,T64不仅体重减轻,而且防护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虽然整个前装甲层只有204毫米,但是在对付破甲弹时有普通600毫米装甲钢的效果,即使遇上尾翼稳穿也有300毫米均质钢的防护性能。


(复合装甲结构)

现代坦克除了自带的复合装甲外,还会披挂反应装甲(其实就是一包包钝感炸药),炮弹和导弹打过来,直接爆炸阻断和切割金属射流。反应装甲相当于多厚的均质钢装甲呢?法国GIAT公司生产的Brenus反应装甲,厚度为75毫米,能够抵抗100毫米穿深的穿甲弹和200毫米的破甲弹。

(这一个个小方块就是反应装甲)

现代装甲之所以薄而坚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装甲基本上都是倾斜装甲,炮弹在正面击中时穿透的装甲比装甲本身的垂直厚度是要厚的,所以在形容装甲防护性时,除了区分弹种外,还要区分角度,比如60°角,45°角等等,总的来说,坦克装甲不仅厚度没有宣传的对应均质钢板那么厚,在面对不同类型弹药的不同角度射击时也是大有不同,绝对不可执一而论。
(倾斜装甲)(不同的射入角度)

二,ⅴn17装甲厚度

现代坦克所说的正面装甲厚度800mm,1000mm,指的是坦克装甲的抗破/抗穿能力,说的是坦克的正面装甲能够硬抗穿甲深度在1000mm左右的穿甲弹,

实际上抗穿1000mm的坦克正脸的厚度要大于1000mm(t84的正脸厚度>1100mm)

首先复合装甲的抗穿能力其实比不上一千mm的均值装甲钢,但是,复合材料的密度远低于钢装甲,所以同样的重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话,装甲会更厚 那m1a2举个例子,贫铀装甲的的抗穿系数为物理厚度x0.7-0.8,但是抗破系数达到了1.2左右。 说白了就是轻能更厚,所以差点就差点吧

毕竟别说一千毫米了,就是五百毫米的装甲钢上去,那也跑不动了(7.86x10^3kg/m^3)脸上十吨,为了平衡炮塔后部也得好几吨,光炮塔就得二三十吨.......

而且现代装甲中还有一个神奇的存在叫做间隙装甲,说白了就是装甲分层,其中一部分就是空气装甲,用来冷却高温金属射流

还有一个东西叫附加装甲,

现代战区坦克装甲典型构成:炮塔基甲 空隙装甲,附加装甲,履带,沙袋,防盗门,步兵,格栅装甲这么一大群

这一大群加起来别说一米了,就是两米都轻轻松松

所以真实厚度还真不好算.....毕竟到了战场上,没有坦克兵会信任他们的坦克装甲,甭管什么东西死命的往上加

三,1000mm装甲

现代坦克不可能做到等效1000,厚度1000,1米厚的钢板谁都知道不现实。若真要扛上这么厚的装甲,那坦克怕是真会变成爬不动的铁乌龟。

坦克使用的是“等效厚度”,即在XX弹药的攻击下,相当于XX厚度的轧制均质钢装甲(RHA);包括装甲倾斜角度在内,都会算入等效。

现代坦克所说的等效,一般指的是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攻击主战坦克正面复合装甲的情况,如果炮弹换成APCR或HEAT等,等效需要重新计算。

装甲也不一定都是等效RHA,只是一般以RHA为基准,如铸造装甲(CA)、表面硬化(FHA)、爆炸反应装甲(ERA)、非爆炸反应装甲(NERA 其实就是间隙甲)等。

所以那些描述坦克等效数字的文字其实都不完整,并非一辆所谓“等效防护厚度达1000mm”的坦克,就等于拥有相当于1000mm的装甲。

正确的理解是,一般条件下,这辆坦克的正面装甲结构,在APFSDS的攻击下,拥有相当于1000mm 均质钢装甲的防御厚度。

现代主战坦克的“复合装甲”其实不仅仅是材料,还是种工程结构,这里面还有个“德马尔公式”,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二战时,倾角理念出现,许多坦克都依靠斜角装甲的倾斜效应获得了等效装甲厚度,大倾角比垂直装甲更靠谱。

二战以后,因为HEAT的大行其道,曾经让坦克进入了一个无甲时代,因为要装甲也没用,单纯的钢板装甲挡不住凶残的HEAT聚能爆破,堆再厚也是活靶子,倒不如增加机动能力和射击稳定性。

这波潮头差点把坦克拍死在岸上,但随着复合装甲技术的出现,坦克又焕发了活力。

复合装甲技术将材料与工程学相结合,在材料中夹材料或间隙、穿孔,把氧化锆、钢铁、铝合金和玻璃纤维等物质糅合在一起。

打个最粗浅的例子,假如一辆坦克被一枚HEAT炮弹击中,那么它的钢装甲层将顶住首当其冲的爆炸,HEAT的自锻破片突破这层装甲后,会进入间隙层被消耗掉能量,然后再啃上石英砂层,丧失掉灼热的射流,继而又撞上一层间隙,再打破一层钢板,最后被玻纤顶住。

多重结构的复合装甲,通过工程结构、物理性能安装在一起,在被某种炮弹命中时,能对该炮弹的穿甲进行重重干扰,从而形成1+1+1>3的结果,在厚度更薄的情况下,达成远超全钢装甲的防御力。

当然,对HEAT防御好,不代表对APFSDS防御好,或者未来还会有更新的弹种,再次突破现有复合装甲的防护能力,让其哪怕堆个1米厚的“乔巴姆”也依然甜薄脆;亦或者人们开发出新型的复合装甲,让脱穿和聚能都变成垃圾。

四,1200mm装甲

来看看99式主战坦克原型车炮塔前部的复合装甲模块的厚度吧(那个三角板是30厘米的),这还没算炮塔前部安装复合装甲模块的背板的厚度呢。


坦克装甲的防护性为1000毫米,并不是指坦克正面的装甲厚度为1000毫米,而是指“等效”防御厚度为1000毫米。比如说,一枚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倾斜角为60°,厚度为1000毫米的均质钢板。而所谓的“等效防御厚度1000毫米”的意思是说坦克的正面装甲可以抵抗这枚穿甲弹的攻击。一般来说,坦克的正面装甲的物理厚度在600—800毫米之间,也就是实际厚度。

比如美国M1A1主战坦克车体的正面装甲厚度为650毫米,俄罗斯T-80U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854毫米,这是包含了反应装甲。而后期的T-80U坦克装甲厚度减小了30毫米,变为824毫米,T-90A坦克炮塔正面装甲的最厚处为950毫米。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炮塔真的装甲厚度估计在800毫米左右,德国豹2A6的估计在900毫米左右。

我国99A主战坦克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据称达到了1000毫米,这是装甲的实际厚度。个人觉得有点虚,99A坦克的最基础系型号9910坦克的复合装甲厚度在660毫米,基甲厚度估计在100毫米左右,总厚度也就800毫米上下。而99A是其大改型号,外加上反应装甲的话厚度怎么也得在900毫米以上。如果说等效防御厚度超过1000毫米,还是可以的。事实也如此,有报道显示,99A主战坦克正面装甲的抗穿和抗破能力超过了1000毫米。由于现在坦克的装甲都成倾斜布置,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倾斜安装的装甲要比水平安装的装甲有效厚度大的多。所以其装甲厚度也算是等效厚度,并不是装甲的真正厚度。

现代坦克的装甲并不是单纯的均质装甲,而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装甲。复合装甲又分为金属复合装甲,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间隙装甲。一般来说,现代坦克都使用了间隙装甲。而间隙装甲防止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的原理是:当间隙装甲受到攻击时,其内部填充的惰性材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和变形。弯曲和变形通过夹板内不同介质的传递,并推动背板产生不平行的移动。因为膨胀层与穿甲弹弹芯或者射流来袭的方向并不垂直,因此背板有切割弹芯或者射流的作用,这就是间隙装甲的防御机理。

英国率先研发出的“乔巴姆”复合装甲,以及美国的贫铀装甲都是典型的间隙装甲。“乔巴姆”复合装甲主要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一般来说,金属材料作为约束结构,非金属材料作为膨胀剂。而贫铀装甲和乔巴姆装甲类似,只不过用贫铀合金作为装甲的约束结构。

其实现阶段出现坦克集群作战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坦克需要面对来自空中武装直升机,陆地反坦克导弹,四周火箭弹的袭击。单纯的增加装甲厚度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主动防御系统等我出现,可以说又给坦克一次新的生机。(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cba手游 提供的坦克装甲防护性1000毫米,装甲厚度真的有1000毫米吗?真实厚度是多少?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相关攻略